上一页|1|
/1页

主题:“十二五”末贵阳“住有所居”受益人数将达到40万

发表于2013-03-14

自2007年启动"住有所居"行动计划以来,贵阳市积极探索住房保障新模式,停止审批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在全国率先实行"公廉并轨"。截至今年2月,受益家庭已达4.7万户,是实施"住有所居"行动计划前的16.8倍。"十二五"期末,贵阳将有近12万户家庭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受益人口将达40万人。

记者日前从贵阳市住建局获悉,作为解决中低收下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举措,贵阳市于1998年开始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相继建成了世纪园、金狮、绿苑、碧海花园等约12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累计解决近12万户家庭居住问题。然而,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随着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建设单位违规建设、购房对象标准控制难度较大等问题相继出现,致使一些高收入超标购房者也能买到经济适用住房,使得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困难的经适房建设变了"味"。

为改变这一情况,2007年,贵阳在启动"住有所居"行动计划后,提出暂停新增审批经济适用住房,截至目前,贵阳已取消30余个经济适用住房项目。与此同时,贵阳市还提出要加大力度建设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为推动住房保障工作的大力开展,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政策给政策、要机构给机构、要人力给人力、要经费给经费的"四要四给"强力措施,积极探索住房保障新模式,开创性地实现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管理,实行梯度保障。2011年《贵阳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形成了"政企并力、建储并举、公廉并轨、租补并行"的住房保障建设管理新模式。

通过实施"公廉并轨"的住房保障新模式,贵阳市住房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对象从最初的最低收入群体,扩大到无收入限制的无房群体;从最初的只保障城镇户籍家庭,扩大到新就业无房职工、新就业中专毕业生和非本市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等"夹心层"群体,受益群众大大增加。截至2013年2月,贵阳已有4.7万户家庭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是实施"住有所居"行动计划前保障家庭的16.8倍。到"十二五"末,贵阳市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的家庭将有近12万户,受益人口将达40万人。

在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后,贵阳还实现了统一申请、统一分配、统一租金标准的"三统一"。同一套房既可以提供给廉租房保障对象,也可以提供给公租房保障对象。凡是人均住房15平方米以下、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下的本市家庭,或月收入2250元以下的本市单身人员,以及在贵阳市缴纳社会保险的非本市户籍家庭或单身人员均可以申请居住公租房。根据保障对象收入水平的高低实行补差。同时,在分配管理上,按照分配房源、分配过程、分配结果"三公开"原则,2011年至2012年,通过公开摇号方式,贵阳市已完成1.1万套公租房摇号分配,至今未出现一例因分配出现的投诉。

此外,为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解决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单身人员的住房难问题,贵阳还积极探索"新微公租房"建设管理新模式。目前网上调查已经结束,有关方案正在积极研究制定中,不日将正式实施。

发表于2013-09-10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