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你不过只是一个香脆口可的营销对象而已。

发表于2016-12-20

生活的趣味越来越少,

 

网页链接却越来越多。

  

比如

 


商业地产界的APPLE,仅凭36万㎡征服世界?



 

 

说人话就是:

“有趣的东西越来越少,广告却越来越多。”

有很多创业的朋友,方向各不相同。

有一些十分低调,从来不打广告,

凭借自身的实力靠群众自己传播;

有一些则是刷屏狂魔,

微信微博自媒体各种炒作,

平均一个月出十多种广告,不亦乐乎。

这是为什么呢?


 

 

有没有发现

想要从广告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越来越难

比如你在微信上点开【发现】窗口

出现了最近更新的朋友头像,

你甚至无需点开朋友圈列表

就能准确预测他发了什么内容

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一切,

只因你我都是香脆可口的营销对象。

回到原点

你会刷微博,看朋友圈然后转发内容

不外乎如下几个因素:

 

1、表达观点

    这些内容可能会引发共鸣,别人刚好说了你想说的话,或者你想对某人说一些话,但苦于不好直接表达,借别人的口说自己的话,所以你可能会转发、会站队。

 

 

2、贴标签,彰显特征

    人总喜欢给自己打标签,表现特质或与众不同。喜欢宠物、喜欢音乐、喜欢转辟谣类文章、喜欢明星、喜欢某一类的文章、喜欢立场鲜明反对某一样东西;或者直接标榜我是素食主义者,我是医生,我是创业者,我与众不同。

 

 

3、情感表达

    重大新闻表个态,朋友喜事说恭喜,团队成就很自豪,对悲壮故事一声叹息。

 

 

4、利益驱动

    转发领红包,集赞拿礼品,扫码可领券,邀请赚奖金。

 

 

5、干货分享

    朋友圈有不少的好文,虽然鸡汤、养生占据了大头,但是看到一篇充满营养的文章,我们还是忍不住转发、收藏。但是常常有一些文章作者在标题后面加「深度好文」,也许是自我感觉好了一些。

 

 

6帮助他人

    你可能刚好看到某篇文章,觉得对圈中朋友有用,所以转发周知;或者是碍于情面,帮朋友转发一些东西(比如被挟持的投票、拉票)。

 

不管以上你属于什么情况,

只要你看见或听说了,

你终究是他的营销对象!

尽管你不承认,

但可能这就是你想屏蔽某个人最直接的原因吧。

所以,你数次看到不同渠道在营销同一件事时,

你大概很想说一句:

 “朋友,我可能不是你营销的对象”吧。


不过

好的内容自然有它的生命力

而持续的、一成不变的营销

可能会淹没在越来越小的圈子里

但你有没有听说过

中铁佰分之1摩都打的广告?



 

他从来不去借势营销,也不去制造热点,

自己本身就是舆论关注的超级话题。

而你我都只是他的营销对象。

他的一举一动都能够成为人们广泛讨论的焦点。

 

怎么了?有点生气吗?

你看到这里,

有没有发现又被营销了一次?


上一页|1|
/1页